29、第 29 章(1 / 2)

绑定生活系统后 羽轩W 10896 字 4个月前

曾经的盛绮胸无大志,准确的来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似乎从小到大经受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这辈子不过是上学读书,毕业工作,成婚生子,随后努力工作,养育子女,赡养老人,完成这一生的责任。

在很多人的认知之中,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

至少对于盛绮的父母家人而言,人生在世最大的盼望,不过是看着孩子平安长大,顺利毕业找到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其后成立属于自己的小家。

平平淡淡的日子,但在爸妈心里,这已经是完美一生。

公务员,老师,医生,事业单位,国企银行职员,这都是家人们曾经为盛绮规划的方向。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盛绮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而对于这些专业也没有了解。

亲戚朋友们东说西说的,学计算机当码农赚钱,学医造福全家,小女孩学个财务或者师范多好,找工作嫁人都方便,学法律当律师也不错

盛绮和爸爸妈妈被说的晕头涨脑,又因为决定来阳城大学,按照全省排名估算了自己能上的专业,选了中不溜秋的商学院,学会计。

会计好啊,亲戚说,小女孩学会计,这万金油,以后肯定不愁找工作。

老爸的朋友说,考上会计再去学了外国会计ca,aa,以后那进外企,进银行,年薪都是几十万的,进四大顶级事务所做合伙人

小姨悄咪咪说,邻居家大姐给好几个公司做代账会计,一个人管几家账,一个月好几万呢

盛绮无所谓,学什么都是学,就这么把志愿报上去。

然而志愿秃噜了,滑坡了。

还好盛绮当时选择了“服从调剂”,一下子从第一志愿的会计学,飞速掠过了第二志愿的金融学,第三志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而滑向了第四志愿的市场营销。

后来才知道,如商科经济学的大类专业,金融也好,会计也好,国贸也好,院校之间的壁垒与鸿沟极大。

家人们幻想中的毕业进五百强投行,从事的金领工作,分分钟几百万上下,存在,但不属于她。

阳大的商科专业在北地还算不错,但和中心高校与几所顶尖的财经院校依旧无法相比。

至多是在阳城辐射的范围之内,以及北地的其他大城拥有还不错的知名度。

想象中的投行精英,金融大佬,实习的门槛都是顶尖院校硕士起步,要求海外经历。

而如今盛绮学习的市场营销专业,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会举例,你们xx届的学长学姐,现在在哪个五百强做市场总监,做r,谁谁谁现在在哪个大厂做运营。

去年入学,今年上半年休学,盛绮只上了半年的课程,但看着高年级学长学姐的课程表和书籍她也知道,这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说不喜欢,也没有。

只是没什么兴趣,但既然考进来了,那就按部就班地学,尽量取得一个好成绩。

来都来了

盛绮从小到大都是这个思维,得过且过。

目标是别人给她定的,自己只需要去执行就好。

上小学的时候亲戚家长攀比,学习好,成绩好,乖,听话就是好孩子。

上中学之后课业压力增大,更是如此,要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给家人脸上争光,有出息

所以,即便盛绮自己性格糟糕,见了外人不说话,但她成绩好这一点就足够了。

只要她成绩好,在父母眼里盛绮不爱讲话,在亲戚眼里成了“那是内向,我们绮绮大家闺秀,文静,内秀,腼腆。”

她的房间乱糟糟,饭来张口,被看成“绮绮天天就学习了,哪有时间干活我家孩子要是有绮绮学习这么好,我天天请保姆厨师伺候着。”

“绮绮这下考上阳大,等毕业工作了,你们俩就享福喽。”

这是升学宴之时,来参加宴会的宾客对家人们说的话。

“哎呀,哪有功夫享福啊,等绮绮大学毕业,再读个研究生博士,看着她工作结婚,之后生娃不还得带孩子”

“人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爹妈孩子嘛”

“绮绮有能力,以后赚大钱,你们家条件也不差,哪用你们两口子干活,到时候等着住别墅请保姆,是不是绮绮”

盛绮曾经也这样以为,她会在世俗的眼光之下,在父母的期望之中,大学毕业,也许读个研究生,然后回到海城工作。

父母会出首付给自己买好房子车子,每天在爸妈做好的早餐中起床,爸爸开车送自己去上班,或者自己开车上班,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家,一家三口吃着晚餐。

等到了年纪,或许在这个领导,那个亲戚的帮助下介绍相亲,找个门当户对的普通人,成婚生子,继续如同爸妈一般的生活。

这是爸爸曾经设想过的,“我跟你妈就你一个闺女,你要是跑到外边去了,我们见不着你,哪知道你过的怎么样”

爸妈恨不得将自己庇护在羽翼之下一辈子。

高考后盛绮第一次叛逆,从海城跑到了阳城。

她想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展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但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如今的结局。

如今,爸妈不在,那些曾经的期待不在。

盛绮自己未来的路又要如何去走

她依旧不知道。

三日后,盛绮拎着自己的背包登上了去往海城的动车。

她轻车简从,白t恤搭配黑色阔腿裤,背包里也只是带了两套换洗衣服。

盛绮乘坐的动车是下午三点出发,晚上六点多到站,正好小姨夫下班了开车来接她。

表弟小柏已经中考结束,半个月后才能出成绩。

他自己估了估分,按照自己的志愿高中没问题,但全家都不敢放松。

小楠给盛绮发消息说,如果小柏考不上学区内最好的高中,他妈已经准备斥巨资送他上私立高中。

现在这中考刚结束,小姨甚至开始研究高一补习班,搞得才放松下来的表弟小柏忍无可忍,跑回了农村老家帮姥姥姥爷干活去了。

盛绮知道小柏的成绩惯来不错,只是有些偏科,有时候考试会发挥失常,小姨和小姨夫一直忧心忡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华国人素来看重的就是孩子的教育,读书是头等大事。

现在这还没进高中,等表弟上了高一,小姨轻松一些,转头又要去操心表妹小楠的学习了。

小楠最近已经进入了期末阶段,说是下周就要期末考试,半个月之内放暑假。

三个小时的动车车程,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盛绮带着自己的墨水屏器,不知不觉看完了一本书,用手机敲出了一篇读书笔记,完成了当日的读书任务。

金币落袋的声音在耳边悄然响起,盛绮表面上在看着器,实际上在看着自己的个人面板,这三天的时间加上今天的日常,总财富达到4494金币。

“s,我要购买腰部按摩仪,快递到我小姨家。”

盛绮在心里与s说话,买下了商城里的按摩仪,想了想明日上山,夏日山中蚊虫众多,很可能被咬,又把88金币的驱蚊水也买了下来。

这两样商品一买,才攒了三天的金币消耗大半,仅剩1034金币。

系统商城内的商品,一般盛绮购买之后,s会询问是放在空间里,还是直接使用。

原本盛绮还想着,这要是兑换下来自己再从阳城带到海城还有点麻烦,没想到系统还寄送服务,直接邮递到家,很是方便。

今天周四,盛绮才走到出站口刷身份证,就已经看到了门口疯狂挥舞着双手的表妹小楠,还要站在她身边老神在在的小柏。

“姐这呢”

一个月没见面,看到了盛绮小楠的嘴里就开始说话。

表弟小柏主动接过了盛绮的书包背在身上,默默跟在自己的姐妹身后。

“我妈给我请好了明天的假,等晚上回来去我同学家拿作业。”

“下礼拜期末考试,天天发卷子,烦都烦死了”

小楠的嘴里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班级里的新情况,她追的小明星,邻居家出了啥事儿,学校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盛绮本来想问问小柏中考怎么样,但转念一想,谁见面都问,自己当初也被问烦了,还是让表弟消停消停吧。

“小姨夫在车里”

没看到小姨夫的人影,但自己的弟弟妹妹不可能单独来接她。

“对,我爸掐着点到的,这动车站的停车场免费停车十五分钟,时间超了就收钱。”

小楠说着,盛绮失笑。

她记得老爸以前也是,去年一个月做动车回家一次,老爸每次开车来接都要计算好时间,从进到出十五分钟。

“虽然不差这几块钱,但能省了就省了,省下来买瓶饮料喝不好吗”

在盛绮的身上,老爸从不差钱,钱包一甩,而在他自己的生活小事上,能省则省,能抠则抠。

一路上车到了小姨家,收拾收拾吃晚饭,盛绮和表妹小楠睡在一个房间。

盛绮自己家在另一处不远的小区,小姨家则是靠在初中附近的学区房。

办完了葬礼之后,盛绮几乎一直在农村姥姥家和小姨家。

除了在小姨的陪同下回家收拾了一次必要的东西,她一直不敢回。

小姨家的学区房是三室,一个主卧,一个次卧和小书房,表弟小柏自己占了书房,盛绮和小楠住在次卧。

晚饭一大桌子都是自己爱吃的菜,盛绮的饭碗里被夹的冒了尖,硬是塞了两碗饭下去。

盛绮在阳城的时候天气闷热,回到海城倒是舒爽了一些。

吃完晚饭,客厅与厨房开着窗,穿堂的夜风清清凉凉。

盛绮坐在茶几旁边的蒲团上,小姨在电视里开着不知名的电视剧,手指翻飞,一个个精巧的金元宝折叠而成,扔到了袋子里。

簇金簇金的金元宝,银元宝就这么折叠而成,一袋子接着一袋子。

盛绮叠着叠着就思维发散,这么多钱,爸妈在幽冥之中成了富豪了吧

不对不对,

第二日一早,一行五人先是回到了村里老家。

老家的风俗是,若儿女早逝,父母尚在,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不送葬。

说法主要有二,一说是老人家身子骨偏弱,阳气不足,如果子女眷恋父母,眷恋家人,可能会把人带走。

这就是比较迷信的说法了。

后来人们给了第二个解释,老人家身体不好,上山费劲,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悲痛之事,在这种场合很容易悲伤过度,很容易一个不好过去了。

当然了,如果逝者没有子女和兄弟祭奠,老人家也顾不得那么多,也会亲自前来祭奠。

盛绮姥姥姥爷七十余岁,一个腿脚不好,一个心脏不好,今天都有家里的其他舅爷姨姥等亲戚和小辈过来陪着。

盛爸爸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在盛绮初中的时候相继去世,连个堂兄弟都没有。

如今到了这百日祭,上山的人只有小姨一家,还有父母的几位旧友。

大城里如今都是火化后葬入公墓,只是老家老人骨子里的执念都是土葬。

山上一家家的祖坟,入土为安,和自己的先辈一同陷入安眠。

在山下把孝衣穿好,孝带戴好,看着彼此一身白麻,盛绮只觉得又回到了三个月前。

时值七月,老家的山上郁郁葱葱,没见到的多少果蔬,野花野草蔓蔓连连的,长到半腰高。

“看着点,都是洋喇子,身上划个口子生疼。”

小姨叮嘱着三人。

盛绮穿着长衣长裤,小楠和小柏也是一样,身上都喷了驱蚊水。

洋喇子是一种野草,学名叫什么盛绮至今不知。

但从小到大村里人对这种野草的称呼都是洋喇子,洋喇子的枝叶边缘是齿轮状的,又细又密,极其锋利,有时候在草丛间不经意地跨过,走过的时候没感觉,过了一阵被划过的皮肤又痒又疼,瘙痒难忍,直接就难看到一条划过的口子。

被蚊子叮了都比被洋喇子喇一下好受。

至今,面对被洋喇子喇完之后的状态,盛绮只知道涂牙膏和抹芦荟两个方法。

一般情况下,途带薄荷的牙膏,屏蔽一下自己的痛觉。

如今郭嘉提倡电子化祭祀,文明祭祀,以花果祭祀代替传统的烧纸钱。

但在老辈人的心里,还是得走老祖宗留下来的程序。

老家的山上,赶上清明节,中元节祭祀的时候会有乡民来防火,平日里倒是没有人。

只是夏日本就干燥,稍微起一点火便容易出事。

上山除了带着祭品金银纸钱,还有不锈钢的焚化炉和灭火设备。

距离上一次前来明明没有过多久,盛绮只觉得周围的草木愈发茂盛。

“小楠慢点,把兜子给我啊”

盛绮看着表妹小楠歪歪扭扭的步伐,穿着孝衣有点行动不便,手里还拎着一个巨大的袋子,忍不住询问。

“不用,我没事儿,也不沉。这山怎么没人收拾收拾,都荒了。”

从山底爬到老家的祖坟要穿越好一阵杂草,没有什么现成的路,基本都是看哪里好走一点走哪。

枝枝蔓蔓,还要提防各路不认识的树木野草间的虫子。

小楠走着走着就时不时被吓得蹦跶一两下。

“小楠多大小了,还怕虫子啊。”一位上山的叔叔说着。

“我怕虫子咬我啊,这山里的东西老毒了。”

小楠左躲右闪,现在走在树林里,她怕树上掉东西砸到自己。

不过据盛绮的观察,早上她用在系统商城里购买的花露水还是挺有用的,一顿狂喷,目前没什么虫子在周围飞。

连续走了二十分钟的山路,终于到地方。

坟墓周围有着之前带过来的砖头,小姨夫和几位叔叔就地开始把焚化炉一放,在周围用砖头垒起来一圈,逐步加高,防止等下烧纸火苗窜出来。

家里的杏子熟透了,几位叔叔拿出了藏酒。

身为逝者唯一的女儿,盛绮第一个来到墓碑之前。

三个月前立起来的石碑依旧不染尘埃,盛绮伸出手指,轻轻描摹墓碑上的字迹。

她的爸爸妈妈啊,就埋在这小小土堆之下,长眠在这座荒山之上。

小姨他们都避的远一些,把时间留给了盛绮自己。

她点起三根清香,插在了墓碑前的香炉里。

香气袅袅之间,仿佛能够将她的思念与碎语跨过生死,传递到另一边。

盛绮只觉得有什么凝噎在了喉头,说什么呢

说说这三个月来的故事

讲讲这一个月来自己在系统的安排下做了什么

盛绮呆呆地看着墓碑,看着红黄相间的,熟透了的杏子。

杏子是老家的大杏树上的,每年春夏,杏子刚刚长成青杏,老爸就会迫不及待地摘下来几个尝一尝。

带回家里,拿一个小小的青杏咬上一口,哎呦喂,酸倒牙了都,盛绮急忙呸呸呸,自此再也不吃没熟的杏子。

而老妈偏爱甜蜜的杏子,熟透了的杏子软软的,一口咬下去,甜蜜的汁水在口齿之间弥漫。

只是杏子不能吃多,吃的多了胃里难受。

小时候在老家每次吃完杏子,盛绮会把杏核攒起来,攒到几个,亦或是十几个了,去屋外找一块砖头,咔咔砸杏核。

那里面的杏仁吃起来的味道可比如今网络热销的美国大杏仁好吃多了

爸,妈。

以后没人把杏核都留给我吃了。

我真的好想,好想你们啊。

爸,这个酒是我小姨夫拿来的,旁边这个,是陆叔叔的。

你没事喜欢喝点小酒,只是觉得喝酒太贵,连自家超市里的啤酒都不舍得喝。

总是在老家酿散白酒的作坊里带回家一桶,又怕自己喝酒误事,头脑不清醒,只有周末一家吃饭的时候,才小小地喝上一杯。

看着电视里的宫廷玉液,万元白酒时常感慨,也不知道那酒是什么味儿。